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chnjuc.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chnjuc.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chnjuc.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chnjuc.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黄河水患千年忧 人民治黄谱新篇 ——为纪念菏泽人民治黄七十八周年而作_新闻资讯_足球篮球高清直播_免费直播
咨询热线:0755-28111128 足球篮球高清直播!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足球篮球高清直播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泰和路9号
电话:0755-28111128
传真:0755-82499911
咨询热线:4006-567-345

最新文章

当前位置:足球篮球高清直播 · 首页 >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黄河水患千年忧 人民治黄谱新篇 ——为纪念菏泽人民治黄七十八周年而作

作者:足球篮球免费直播 文章来源:足球篮球高清直播视频 发布日期: 2025-01-01 12:37:30

  大约160万年前,天倾西北,地倾东南,喜马拉雅山脉横空出世,惊天动地,造就了一条伟大的河流。黄河之水从青藏高原出发,穿高山、越峡谷、汇百川,一路呼啸,辗转奔腾5400余公里,注入浩瀚大海。千百年来,大河哺育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滋养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黄河落天走东海,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而菏泽正处于“豆腐腰”险要地段。黄河从豫入鲁,流经东明、牡丹区、鄄城、郓城,长达185千米。1946年,中国领导人民治黄以来,菏泽人民以顽强不屈的精神战胜了历次洪水,奋力谱写了治黄历史的崭新篇章。

  黄河桀骜不驯,是世界上公认最复杂难治的河流。自《禹贡》河道至现行河道,数千年来迁徙无定。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1938年,2540年间,下游决溢达1590次,大改道26次,其中12次大徙泛滥菏泽。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势如悬釜,一泻千里,水冲沙压,尽为泽国……”历史上黄河在菏泽境内决口泛滥达167次。大河滔天,房倒屋塌,家破人亡,每次灾难几乎都是毁灭性的。黄河安澜,成为菏泽人民两千余年的守望和期盼。

  回眸千年史,满目尽疮痍。汉代,黄河决溢淹及菏泽3次。西汉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濮阳南瓠子决口改道,鄄城、郓城、巨野受害。汉武帝曾作《瓠子歌》两首,其中一首写道:“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难。搴长筊兮湛美玉,河公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颓林竹兮揵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魏晋南北朝期间,黄河泛滥涉菏14次;隋唐时期,黄河淹及菏泽12次;北宋时期,黄河泛滥菏泽11次。宋文天祥《过济州》曾诗云:“借问新济州,徐郓兄弟国。昔为大河南,今为大河北。垂云阴万里,平原望不极。百草尽枯死,黄花自秋色。时时见桑树,青青杂阡陌。路上无人行,烟火渺萧瑟。车辙分纵横,过者临歧泣。积潦流交衢,霜蹄破丛棘。江南寒未深,铜炉兽花赤。为知行路人,铁冷衣裳湿。”金元时期,大河泛滥殃及菏泽13次。明、清黄河决溢祸及菏泽分别为35次、53次。清咸丰五年(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结束了黄河数百年夺淮入海的局面。“民国”时期,黄河在菏泽决口达26次。“民国”二十三年(1935年)7月10日,决鄄城县董庄,淹鲁苏两省27县,受灾面积44849平方公里,受灾人口341万,死亡3750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政府扒开花园口大堤,黄河改道入淮,豫皖苏1250万人受灾,淹死89万人,千里沃野变成黄泛区。

  黄河野性,随时荡堤决口;黄河暴戾,自行更辙易道。《东明县新志》载1933年初秋水患惨景:黄庄决口,口宽百丈,洪流直下,两日内陆地变为泽国,田禾荡然无存,惊涛骇浪中,牲畜漂没,田胪浸圮,民溺毙者无数,大批灾民鹕形鸪面,流离失所,凄惨之状,目不忍睹。河患如虎,祸国殃民。河之罪也?人之罪也?河患未平,人患再起,周而复始,黄河子孙们何以堪忧!

  百年沧桑,风风雨雨,解放战争之初,菏泽黄河堤防极为薄弱。1946年2月,冀鲁豫行署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开启人民治黄的新纪元。是年,解放区军民在枪林弹雨中,完成土方220.8万立方米。1948年6月,东明高村险工险情迭出,危急万分。冀鲁豫区党委、军委、黄委会领导一线天,最终化险为夷。《人民日报》发布黄河抢险胜利的消息,引起国内外巨大反响。

  历史不会忘记,业绩载入史册。如今巍然耸立“黄河高村抢险纪念碑”,记其抢险大略:“高村河道有宽浅陡转曲峡河势,泻北折东大溜直逼堤岸,浪叠波涌、历多险情,此多处险工全河闻名。1948年6月,洪水暴涨,大溜坐弯青庄,扑泻高村埽跑坝垮,大堤溃在旦夕……军队为切断华北与华东间的交通,阻止我军南进,乘抢险之危大举进攻险工区,并派飞机狂轰滥炸,炸死、炸伤、杀害抢险员工150余人,抢占工区,烧毁料场,驱散民工,迫使抢险停工,决口危在咫尺……事态严峻,举世瞩目……冀鲁豫行政公署调集东明、长垣、菏泽等12县人力物力和冀鲁豫黄委会的力量,全力投入抢护数万员工,十数万运料农民同仇敌忾,不顾蒋机轮番轰炸,顶狂风、冒骤雨,连续拼搏73昼夜,修高培厚,西起北东村至冷寨之大堤修筑埽坝47道,力锁黄龙。黄河南岸五省人民安然无恙,解放战争顺顺利利地进行,壮哉高村抢险,功在当世,惠及千秋万民……”高村抢险可谓功昭日月,惠及千秋。

  一部艰辛的治黄史,浓缩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奋斗史、治国史。河治则国安,河安安。汉武帝亲临现场,督导“瓠子堵口”。清康熙曾将河务、漕务、削藩要事,铭刻宫柱。六次南巡,必勘黄河。千百年来世代治河,弥久历新。大禹推行“疏川导滞”之策,西汉贾让提出“治河三策”,东汉王景主张“宽河行洪”,元代贾鲁提议“疏塞并举”,明代潘季驯倡导“束水攻沙”,清代靳辅、陈潢献策“筑堤分水疏浚”,民国李仪祉试行“统筹并治”,再到当代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无不在治理黄河中发挥其及其重要的作用。

  俗语云“黄水一石,含泥六斗”。1951-2005年统计,山东黄河多年平均来沙量为8.68亿吨,平均每立方米径流量含泥沙23.9公斤。年复一年,河床逐年抬高,犹如利剑置顶。人民治黄,功昭千秋。

  束水安澜,加强堤防建设。传说上古的共工以及鲧、禹治水,均修过简单堤防。西周曾有“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之谚语。西汉贾让曾说:“盖堤防之作,近起战国。壅防百川,各以自利。”秦统一六国之后,“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年),贾鲁修复砀山以上北堤250里。明弘治六年(1493年),刘大夏在黄河北岸筑起360里的太行堤。嘉靖年间,潘季驯构建遥堤、缕堤等堤防体系。清代康(熙)乾(隆)年间,黄河堤坝渐趋完整。1860年始,陆续修筑民埝、大堤,至1884年,新河道两岸连贯的大堤、民埝竣工,这条河道大体就是现今的黄河河道。

  加固水上长城,铸就千秋伟业。菏泽堤防256.09千米,其中临黄大堤长157.03千米。1946年人民治黄后,黄河大堤经历4次(1950-1955,1963-1973,1974-1976,1990-2002年)大培修,完成土方1.24亿立方米,石方233万立方米,总投资5.36亿元。大堤加高4-6米,帮宽40米左右。1986-2005年,放淤固堤完成土方2110.03万立方米,加固堤防76.81千米。1998-2005年,修建截渗墙工程7处,加固9950米,投资4604.8万元。黄河东明段地处要冲,1855-1933年曾决口23次。2004年山东黄河河务局要求:2005年汛前,完成东明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历经近一年半的紧张施工,完成土方3983.28万立方米、石方18.58万立方米,堤顶道路61.135公里,创造了14公里远距离输沙和日产放淤固堤土方25万立方米的奇迹,最终形成“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集一体的标准化堤防。

  稳定河势,加固险工坝岸。新中国成立前,菏泽黄河仅有6处险工,几十道秸料埽,新中国成立后逐步石化险工。至1985年,境内险工坝岸进行二至三次加高改建,一般加高3米至6米,坝高为5至12米。菏泽段黄河险工14处(东明6处,牡丹区2处,鄄城3处,郓城3处),坝岸403段,工程长度39.76千米,护砌长度27.33千米。1986-2005年,菏泽险工加高改建坝岸314段次、新增建坝岸9段,完成土方212.2万立方米、石方46.18万立方米、投资11389.84万元。至2005年底,菏泽共有控导(护滩)工程17处,坝岸341段,工程长度36160米,护砌长度28524米。

  力挽狂澜,战胜特大洪水。大河安澜天下平,众志成城锁“长龙”。1946年至今,菏泽黄河发生超10000立方米/秒的洪水12次,无一决口,人民治黄创造连续78年安澜之奇迹。

  黄河之险,重在下游。每次黄河洪水到来,对菏泽都是生与死的严峻考验。1949年之秋,9月花园口站洪峰流量12300立方米/秒,险情迭生;1958年7月17日,花园口22300立方米/秒洪峰,险工遭重袭。1982年8月,花园口15300立方米/秒洪峰,滩区严重受淹;1988年8月,菏泽河段5000立方米/秒以上的洪水持续半月,102道坝出险204次。1993年,高村流量3420立方米/秒,低滩1.9万亩被淹。1996年8月,花园口7600立方米/秒洪峰,水位94.73米,为历史最高水位,211段险工坝岸出险271坝次,抢险军民高达5.4万人。2003年8月下旬,抢护工程险情22处153道坝298次。历次洪水期间,菏泽党政军民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严把死守,最终取得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

  周密部署,沉着应战。2021年9至10月,迎战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最严重秋汛洪水。小浪底水库拦洪蓄水,控制花园口流量不超4700立方米/秒下泄。菏泽锚定“人员不伤亡、工程不跑坝、滩区不漫滩”防御目标,高举旗帜,扛牢责任。防汛队伍二十四小时严密值守,累计投入指挥调度人员984人次、黄河专业队伍2495人次、群防队伍4471人次、交通车辆32辆,预置群防队伍4046人、机械设备128台套。上下一心,奋战23个日日夜夜,最终夺取秋汛洪水防御的全面胜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民治黄78年来,科技治黄在防洪安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菏泽黄河河务局坚持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丰硕。2018年,该局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突出贡献单位奖。

  防隐患探测和加固技术探讨研究,1950年始推行大堤锥探灌浆等方法,加固堤防。开展“堤防隐患探测试验应用、电动挖泥泵改进应用、LQS型两相流潜水泵疏浚系统研制应用”等科研项目,分获山东黄河河务局、黄委会科技奖。河道整治、防汛抢险技术探讨研究,开展“应用塑料编织袋筑坝护根新技术试验研究”,该项目1989年获黄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持续完成“机械化抢护堤防坍塌方法创新、黄河防汛远程图像实时传输监控系统”等项目,效果非常明显。构建“天空地河”一体化感知网,至2022年底,重点防洪工程安装视频监控221处,配备无人机19架,安装视频会商系统28套,实现视频监控、无人机、远程会商“三个全覆盖”,为黄河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工程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探讨研究,从人工管理渐变为全程机械化管理。开发、引进利用“多功能堤防工程车、吸泥船机淤固堤、汇流泥浆泵组合输沙”等设备,大力提高工管质量。1993年,该局研制成功“黄河涵闸启闭高度显示仪”,获山东黄河河务局治黄星火科技一等奖。125HWT-3.5型混流泵研制应用等科研项目,在黄河治理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防汛通信利用研究,1986-2005年,菏泽黄河通信网由过去以有线传输、磁石交换机人工交换的模拟通信,逐步升级为一个以交换数字程控化、传输数字微波化,辅以宽带无线接入、集群移动、一点多址微波通信、计算机网络等手段相结合的现代化通信专用网络,为黄河治理提供了可靠便利的通信支撑。“数智”赋能指挥调度研究。菏泽黄河河务局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引领,打造全河首个抗洪抢险“数智”指挥中心,集成各项数字办公设备,融合视频会商和现场图像采集、通讯、传输、应急等系统,实现现场画面实时传输及远程防汛抢险指挥调度等功能,为防汛抢险指挥提供一个平战结合、统一调度、相互连通、灵活机动的移动指挥平台。

  实行黄河河长制。2018年以来,河长制工作机制在菏泽落地生根。2018年7月,菏泽市县区两级河长制办公室、河务局、沿黄乡镇联合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处置有关问题127项。2019年,取缔非法采沙场10个,清理非法采沙船18艘,立案处理11人。

  构建执法联动机制。2020年3月,菏泽黄河河务局与市公安局、市水务局、市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生态环境局等执法联动,相继出台《关于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司法保障服务的意见》等文件,为保护黄河健康夯实基础。几年来,办理黄河流域对环境造成污染、非法采矿等犯罪案件28起50人,办理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公益诉讼案件365件。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标志着黄河“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迈入有法可依的崭新阶段。

  黄河安危,牵动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格外的重视黄河治理,造福沿黄人民。

  引黄供水。引黄涵闸是黄河造福于民的重要工程。截至2012年,引黄涵闸9座(东明闫潭、新谢寨、老谢寨、高村闸;牡丹区刘庄闸;鄄城苏泗庄、旧城闸;郓城苏阁、杨集闸),设计引水流量405立方米/秒,配套9个引黄灌区,设计灌溉面积700余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70万亩。1969年起修建引黄放淤工程,累计淤改土地11.47万公顷,增产粮食达10亿公斤。“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已成为历史。1997年,东明菜园集水库建成,为东明居民供水;2007年,菏泽西城水库启用,成为市民的优质“水缸”。1986-2005年,全市引黄水量达239.94亿立方米,年均达11.99亿立方米。2021、2022、2023年,全市引黄水量分别为26.39、7.85、6.63亿立方米。

  调水调沙。2002年7月,黄河首次大规模调水调沙,这是世界水利史上顶级规模的一次人工试验,至今连续22年实施调水调沙,下游河道平均下切3.1米,累计输沙入海32.5亿吨。2020年,菏泽河段从1800立方米/秒流量漫滩到5120立方米/秒顺利过境,河道由宽浅散乱渐变成单一河槽,流路基本稳定。

  滩区迁建。“三年攒钱、三年筑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曾是昔日菏泽滩区群众住房难的线年,山东省政府启动黄河滩区群众安置脱贫工程。菏泽境内有滩区面积504平方公里,贫困人口占山东滩区贫困人口的59.7%,迁建工程共涉及3个县区、8个乡镇、77个行政村、182个自然村、14.7万人。在菏泽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累计投入资金150多亿元,历经5年奋战,新建村台社区28个,外迁社区6个,14.6万滩区群众圆了百年安居梦。

  绿色长廊。菏泽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高水平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制定《菏泽黄河生态保护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菏泽黄河生态屏障带建设五年规划》,建设“临河防浪林、背河生态林、堤顶行道林”构成的绿色生态走廊。目前,黄河沿岸3.04万亩管护范围内,种植苗木20余种303万株,植草700余万平方米,工程绿化率达95%。2011年,东明高村至鄄城营坊长50公里、占地100平方公里的菏泽黄河水利风景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22年,鄄城黄河河务局入选全国首批水利部标准化管理工程单位。

  黄河是一种象征,一个图腾,与黄河在一起,是精神的富庶。中国领导的人民治黄在菏泽起步,这是菏泽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2022年,菏泽黄河水利风景区成功入选“水利部传承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

  黄河斗争,印迹犹存。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东明黄河高村历史背景和文化苑碑林,彰显历史文化厚重。高村黄河抢险纪念碑、董庄决口堵复记略碑……记录着黄河的灾难和前人不屈的抗争;牡丹区李村镇刘庄稚璜文化广场、障东堤碑等古碑,详载山东巡抚丁宝桢率民堵口的感人事迹。(鄄城)江苏坝遗址广场大型浮雕石刻,再现1925年此处黄河决口,苏鲁民众修筑江苏坝和1947年解放区军民一手拿枪、一手拿锨,打赢江苏坝保卫战的历史恢弘场景。鄄城营房险工,黄河法制文化广场上的“法润九州、黄河画鄄”引人注目。

  将军渡口今犹在,似闻当年激战声。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在鄄城旧城、郓城仲潭等7处渡口,长达150公里的黄河上,主力部队12.6万人突破天险,强渡南下,似尖刀挺进大别山,从此拉开中国人民战略大进攻的序幕。郓城黄河仲潭红色码头广场,刘邓大军渡河雕塑巍然屹立,黄河职工不顾敌机轰炸大抢险大幅展板,无不闪耀着黄河红色印记。郓城黄河防汛屋内,至今悬挂着1949年6月冀鲁豫行署颁布的《保护黄河大堤公约》,可谓弥足珍贵。郓城黄河民俗博物馆收藏品千余件,是普及乡土知识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两馆建设,教育后人。黄委旧址建新馆,人民治黄启航程。新建(鄄城林濮)冀鲁豫黄委会旧址纪念馆,典雅庄重。‌该馆展现领导下人民治理黄河的历史,观者如潮。黄河滩区百年苦,今日终圆迁建梦。鄄城黄河滩区迁建纪念馆,为滩区居民迁建这项史无前例的重大工程留下珍贵的历史记忆,激励人们感念党恩,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党旗高扬,夯实基础。人民治黄是中国百年奋斗史中的辉煌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党的领导在菏泽治黄事业中愈加体现。2018-2023年,菏泽河务局创建“黄河先锋党支部”5个,“山东黄河过硬党支部”15个,形成“人民治黄起步地、党建领航新发展”等党建品牌。2021年以来,4处文化点被黄委和地方党委命名为“党员教育基地”,3处文化点被山东黄河河务局授予“黄河文化建设示范点”。2022年9月,“大河记忆”黄河治理文化推介会在鄄城成功举行,使菏泽黄河精神广为传播。

  红色基地,史钟长鸣。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赵王河畔,是菏泽市重要的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该馆系统地反映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民,在中国的领导下,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英勇奋进的革命精神。馆内陈列刘邓大军黄河渡船等实物,令人回忆起那段烽火硝烟的峥嵘岁月。广场东侧,巍峨矗立着冀鲁豫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纪念碑,这是人民治黄78年的历史见证,饱含着人民治黄取得的历史性巨大成就,承载着一代代创业者艰苦创业的不朽业绩,见证着人民治黄事业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坚实足迹。

  黄河文脉源远流长,历久弥新。黄河文化根脉闪耀光芒。在曹州之地,祖源文化,儒家、道家、佛家文化,兵家文化,名人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牡丹、武术、戏曲、书画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交相辉映,历久弥新。这里曾活动过华胥、伏羲、尧、舜、禹、汤等中华先祖;这里出现庄子、伊尹、孙膑、左丘明、汲黯(西汉谏臣,治河)、汲仁(西汉治河)、贾鲁(元治河大臣)、王禹偁、晁补之、刘大夏(明都御史,治理黄河)、周自齐,赵登禹、姜玉贞、李必藩、黄启东,何思源、何鲁丽、王化云(治黄专家)、张含英(水利专家)、何兹全等人杰精英,功昭日月,千古传颂。

  赓续文脉,发展创新。2023年,山东启动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擘画了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的蓝图。菏泽抢抓机遇,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积极打造黄河精品旅游线路。穿越历史长河,至今这方沃土仍保留着鲁西南鼓吹乐、大平调等3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三皇舞、古筝制作技艺等112项省级非遗项目。48家市级非遗作坊,105家县级非遗作坊;24个非遗传承实践基地,持续推动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产生活。

  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防患未然。黄河洪水尚未得到根本控制,发生特大洪水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悬河形势依然严峻,黄河洪水依然是国家的心腹之患,确保“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治理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抓关键,强化黄河生态环境修复。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抓好黄河滩区生态景观带升级、黄河故道生态保护等,强化滩区土地改良,打造黄河生态涵养带。落实《菏泽市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实施方案》。聚力打造“临河防浪林、堤顶行道林、淤区适生林、背河护堤林、各类防护草皮全覆盖”五位一体的生态屏障体系,让“大河畅、水质净、沿岸绿、景色美”的生态蝶变照进现实。编制《菏泽市黄河故道文化发展规划》,聚力打造集“故道开发、文化旅游、生态农业”于一体的黄河故道生态廊道。

  抓基础,建好“三条(原形、数字、模型)黄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与三条黄河建设是新时期黄河开发的新理论、新思想、新目标。所谓“原形黄河”,就是治理开发与管理现实中的原生态黄河;“数字黄河”,就是借助现代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快速分析洪水演进、河道变化现象及其内在规律,为治理黄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模型黄河”,主要是通过不同的物理条件,模拟自然水沙运动的合理性。三条黄河、三位一体,互相作用,昭示现代化治河体系的广阔前景。

  黄河呼啸千万里,一路浩歌向未来。光辉的历程,伟大的成就。我们坚信,在菏泽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往开来,大力发扬全民治河、团结治河的光荣传统,勇于探索,科学实践,菏泽黄河治理开发必将取得更新更大的成就。黄河这条伟大的母亲河,从中华民族厚重深远的精神河床纵深流淌而来,呼啸翻滚,汹涌澎湃,正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波澜壮阔奔腾而去,奔向新的辉煌!


首页 企业简介 产品展示 新闻资讯 公司实力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坪东泰和路9号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0755-28111128

Copyright © 2004-2017 www.chnjuc.com足球篮球高清直播. 版权所有 Power by JTBAG

粤ICP备0905981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