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最新文章
太力科技IPO:扣非净利增速大幅放缓 销售费用率畸高远超同行均值
赶在2025年2月12日元宵节当天,过会后苦熬了551天之久的拟创业板IPO企业——广东太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力科技)终于获准进入了注册关。
自2022年12月27日正式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到如今的获准提交注册,太力科技足足用了25个月零16天的时间,才换来了距离长期资金市场临门一脚的时刻。
虽然太力科技一路走来,极为不易,但与同日过会已于2024年6月24日终止撤回的另外一家公司中航科电相比其还是幸运的。而截止目前于2022年12月递表且通过深交所上市委会议审核的创业板拟IPO在审项目共有3家,其中获提交注册的企业仅太力科技一家。
回溯其上市进程,早在2020年10月,太力科技就启动了上市计划,次年的2021年9月8日在广东证监局正式辅导备案,经过了民生证券四期上市辅导,2022年12月27日,太力科技创业板上市申请正式获得了深交所受理,24天后的2023年1月20日,深交所旋即对其展开了首轮上市审核问询。
经过了两轮前期问询和一轮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又用时了6个月零22天的时间,2023年8月11日,太力科技就获得了走上深交所上市委会议接受是不是满足创业板上市条件的表决机会。
有惊无险的是,由于在2013年至2018年持续六年亏损,2019年刚盈利再加之2021年扣非净利润还暴跌了42.05%,有关成长性问题在上会现场就遭遇了上市委的诘问,但最终太力科技还是获得了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公开披露要求的结果。
公开信息显示,太力科技是一家从事收纳整理、户外防护用品及相关功能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主营业务为真空收纳、壁挂置物、气调保鲜、户外装备、安全防护等多品类家居收纳用品。
此次IPO,太力科技欲通过发行不超过2,707万股新股以募集5.42亿资金投向太力武汉生产及物流中心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升级项目等四大项目,其中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事实上,太力科技早在2020年就谋划上市,当年10月启动了上市计划,而2020年正是其开始盈利的次年,随后在2021年5月完成了股改。
而2020年营收扣非净利润暴涨,则是太力科技开启上市计划的最大底气,当年实现盈利收入5.46亿元飙升了51.97%,实现扣非净利润7167.84万元暴涨了122.25%达到了彼时创业板最低净利润5000万元的指标要求,要知道2019年其扣非净利润还不足5000万元仅为3225.15万元,也是刚刚盈利。
但好景不长,随着2021年毛利率下降以及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上升,当年扣非净利润增速出现了暴跌仅为4153.60万元。
当2022年12月27日其向深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时,其5129.94万元的扣非净利润也是刚刚擦线万元的最低净利润门槛。
而2023年上半年营收扣非净利润的双双飙增,使其安全无虞地通过了上市委的审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4.14亿元,同比增长了21.19%;实现扣非净利润4802.54万元,同比增幅高达37.52%。
业绩的飙升,使得在2023年8月11日召开的创业板上市委员会2023年第62次审议会议上,太力科技IPO成功获得了上市委出具的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公开披露要求。
据太力科技2023年年报披露,在这一年中,其业绩又迎来了持续性的大增,在营收同比增长30.95%达到了8.35亿元的同时,其扣非净利润一举突破了8000万元大关达到8075.67万元同比增长了57.42%。
如此不俗的业绩,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太力科技IPO推进,使得其耗时了551天才获准提交注册呢?
慧炬财经梳理发现,太力科技基本的产品真空收纳袋、垂直墙壁置物出售的收益占主要经营业务收入比例在2020年时还高达88.17%,随后开始下滑,经由2021年的80.77%和2022年的73.39%,2023年小幅回升至75.92%后2024年上半年又跌至74.61%。
事实是,太力科技在过会后注册推进缓慢,主要受审核环境严苛整体IPO节奏大幅放慢影响,但其真空收纳袋出售的收益占比逐年下滑,主营业务是不是具备成长性也是一大问题所在。
但在等待IPO注册的时间,随着电子商务平台有关政策的变化,太力科技的盈利能力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在2025年2月12日太力科技招股书注册稿中,在重大事项提醒投资者关注的风险一节中,其列示了5大相关风险,于这份提交给证监会的注册稿中,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风险和电子商务平台费用大面积上涨的风险赫然在列。
与此同时,太力科技扣非净利增速一改此前大幅度增长态势,渐显颓势,在2024年上半年,其扣非净利润增速仅为5.47%。
据太力科技向监管层提交的经审阅的2024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虽然当期实现盈利收入10.20亿元,同比增长了22.07%,但扣非净利润仅为8572.20万元,仅同比增长了6.15%。
而6.15%的扣非净利润增速较之2023年已是大幅放缓颓势已现,要知道在2023年同期57.42%的扣非净利润增速,是继2020年122.25%增速后盈利能力又一次爆发的关键时间节点。
另据太力科技向监管层提交的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其营业收入在2.82亿元至3.13亿元之间,同比变动幅度12.55%至25.00%,但对应扣非净利润仅为2009.87万元至2156.30万元,同比变动幅度3.38%至10.92%。
面对2024年盈利能力的大幅放缓,太力科技坦承其受电子商务平台对商家政策压力影响,仅退款、比价、自动跟价、强制运费险等政策导致了其在各平台的销售策略受限,经营成本大幅上升。
事实上,仅2024年上半年其销售费用率较2023年就继续增加了2.76个百分点,在抖音、亚马逊电商持续投入较多的营销推广费,这也使得其当期净利润仅增长了149.15万元,同比仅提高2.97%。
招股书注册稿显示,在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太力科技期间费用总额占同期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45.46%、45.33%、46.82%、47.15%,而其中占比最高的是销售费用,占到了期间费用的七成多。
虽然在招股书中自述具有创新性,但与同行其他可比公司相较,太力科技却更像是一家销售驱动型公司。
据太力科技公开披露的财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其销售费用分别为1.88亿元、1.96亿元、2.8亿元、1.97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达到了30.20%、30.70%、33.55%、36.31%。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茶花股份、家联科技、通达创智这三家被太力科技认可的同行可比行业,在过去的三年一期里,平均销售费用率分别为6.62%、5.89%、6.63%、6.10%均远低于太力科技。
慧炬财经注意到,太力科技电商费用主要由营销推广费、平台服务费、达人分销佣金及其他四部分构成,这中间自2022年以来营销推广费占比一直维持在八成左右。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太力科技营销推广费率分别为18.52%、18.56%、18.33%、23.52%,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位列同行第一,2023年上半年也是在三家同行中拔得头筹。
一个客观的现实是,远超于同行业中等水准的销售费用率,在引人关注销售费用合理性的同时,也不由得不让人质疑其是否以技术先进性取胜,毕竟创业板的定位是成长性创新型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股书中,太力科技自述创新研发是其核心竞争力,航天一词在招股书注册稿中出现了102次,更引人关注的是,其以科技太力,航天品质为品牌宣言,显而易见航天成为了其售卖主要着力点。
太力科技进一步描述,其是中国航天专用压缩袋的独家供应商,产品已累计25次进入太空,解决了航天真空环境中的产品爆破风险与舱内非金属材料缓释风险,为航天员长时间在轨驻留与航天员生命保障作出突出贡献,
太力科技在招股书中进一步说明,为满足真空收纳袋在航天领域的应用要求,研发过程中耗时2年时间,通过近千次材料配方调整、样本试制、指标测试过程,逐步掌握了提高袋体阻隔性、穿刺性及防爆破性的关键环节及工艺。
在此次太力科技IPO申报材料中,共认定了3位核心技术人员,除了身兼董事长、总经理的石正兵外,还有王振昌、阎云海二人。
2023年,作为最核心技术人员,王振昌、阎云海二人薪酬仅分别为41.91万元、31.96万元,远不如首席财务官王竑的96.10万元,薪酬最高的王振昌也仅是首席财务官监王竑薪酬的四成左右。
略显尴尬的是,太力科技表示,每年都根据需要在研发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但这番表态背后难掩饰的是在IPO进入最为关键期的2024年上半年,其研发费用率却突然一改此前高于同行平均值的优势,仅为2.70%低于同行均值的3.01%的客观现实。
慧炬财经注意到,在2024年6月30日,太力科学技术研发团队共有138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60人,大专51人,大专以下27人,换言之一半多人员学历是本科以下。
在2023年,太力科学技术研发费用仅为2824.85万元,同比增长了32.97%,而当期销售费用却高达2.8亿元,同比增长了43.12%,销售费用投入是研发费用的9.92倍,这一数据,到了2024年上半年逐步扩大至13.47倍。
而太力科技作为一家收纳袋企业,是如何体现其创新创造创意特征的颇为令人好奇。
犹记得在首轮问询中,深交所就对其是不是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是不是满足创业板定位产生了质疑,要求进一步说明技术先进性。
不仅如此,深交所还问到是不是存在技术壁垒,是不是真的存在技术创新或突破,是否足以凭借研发设计形成竞争优势和品牌溢价等。
事实上,技术壁垒低意味着进入行业的难度和成本相比来说较低,难以令企业保持充足的成长性,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中,高技术壁垒则能够阻挡竞争者进入,维护企业的市场地位。
正如在上会现场,上市委所质疑的那样——行业技术壁垒是否较低,基本的产品是否易于被竞争对象模仿和替代,虽然在回复函中,太力科技表示研发生产中存在较强的技术壁垒降低了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成功性,但其仍有需要进一步解释和证明的空间。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家准创业板上市企业,太力科技独立董事朱娟最近三年曾受到证监局监督管理措施也是引人关注。
早在2021年5月,朱娟就成为了太力科技独立董事,2024年5月10日再次当选了独立董事,2023年薪酬14万元,其还是公司审计委员会、战略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成员。
谁料想在朱娟再次当选独立董事接近两个月后的7月5日,江西证监局发布了《关于对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及注册会计师朱娟、杨一、江山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认定其在执行国盛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至2022年年报审计项目中存在违规,主要涉及一是未能识别国盛金控子公司保荐业务收入在2020年至2022年存在确认差错问题;二是在复核国盛金控2022年商誉减值计提过程中,未足够记录评估机构在评估过程中相关参数选择及变动的依据、合理性等,因此遭遇了被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慧炬财经注意到, 2019年10月至2024年8月,朱娟担任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广州分所合伙人,在处罚后的次月其就闪辞,2024年8月至今,担任北京德皓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合伙人。
作为专业会计人士,身兼独立董事的朱娟,又是公司审计委员会三名成员之一,其余二人分别是实控人石正兵之子石维聪和独立董事江绍基。
2021年8月26日,深交所发布了《关于对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给予纪律处分的决定》,认定红太阳存在控制股权的人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等违规问题,时任独立董事黄辉,在知悉该企业存在控制股权的人及其关联方资金占用情形后虽采取一定的措施督促该公司及时整改但未在公司董事会审议相关议案时提出异议,深交所对黄辉予以通报批评
而朱娟被出具警示函,原独立董事黄辉曾被通报批评,无疑让外界眼光投向了太力科技独立董事是否实际做到了勤勉尽责,而独立董事能否勤勉履职,始终是监管层一线监管的重中之重。
过会后苦熬了551天方才获准提交注册的太力科技,携着销售费用高企等诸多问题闯关,最终能否成功上市,慧炬财经将持续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重磅!美乌矿产协议备忘录细节公布!特朗普亲信提议:把乌克兰“一分为二”!特朗普喊话俄罗斯:本周答复
辽宁省2025年退休养老金调整将至,1000和4000元涨幅能差多少?
ESG Weekly 前高通高管任小米芯片平台部负责人;2024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超4亿吨
胡金秋绝平超时!青岛险胜2-1广厦夺赛点 韦瑟斯庞30+9孙铭徽17分